Web/06-JavaScript异步编程:Ajax和Promise/06-Promise的链式调用.md
2021-05-27 21:56:03 +08:00

13 KiB
Raw Blame History

Promise 的链式调用:处理多次 Ajax 请求【重要】

实际开发中,我们经常需要同时请求多个接口。比如说:在请求完接口1的数据data1之后,需要根据data1的数据,继续请求接口 2获取data2;然后根据data2的数据,继续请求接口 3。

换而言之,现在有三个网络请求,请求 2 必须依赖请求 1 的结果,请求 3 必须依赖请求 2 的结果,如果按照往常的写法,会有三层回调,会陷入“回调地狱”。

这种场景其实就是接口的多层嵌套调用。有了 Promise 之后,我们可以把多层嵌套调用按照线性的方式进行书写非常优雅。也就是说Promise 可以把原本的多层嵌套写法改进为链式写法

ES5 中的传统写法

// 封装 ajax 请求:传入回调函数 success 和 fail
function ajax(url, success, fail) {
    var xmlhttp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    xmlhttp.open('GET', url);
    xmlhttp.send();
    xmlhttp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 () {
        if (xmlhttp.readyState === 4 && xmlhttp.status === 200) {
            success && success(xmlhttp.responseText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fail && fail(new Error('接口请求失败'));
        }
    };
}

// 执行 ajax 请求
ajax(
    '/a.json',
    (res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qianguyihao 第一个接口请求成功:' + JSON.stringify(res));
        // ajax嵌套调用
        ajax('b.json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console.log('qianguyihao 第二个接口请求成功:' + JSON.stringify(res));
            // ajax嵌套调用
            ajax('c.json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  console.log('qianguyihao 第三个接口请求成功:' + JSON.stringify(res));
            });
        });
    },
    (err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qianguyihao 请求失败:' + JSON.stringify(err));
    }
);

上面的代码层层嵌套,可读性很差,而且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回调地狱问题。

Promise 链式调用(初步写法,方便理解)

如果我们不对 Promise 的链式调用进行封装,那么,它的简单写法是下面这样的:

// 封装 ajax 请求:传入回调函数 success 和 fail
function ajax(url, success, fail) {
    var xmlhttp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    xmlhttp.open('GET', url);
    xmlhttp.send();
    xmlhttp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 () {
        if (xmlhttp.readyState === 4 && xmlhttp.status === 200) {
            success && success(xmlhttp.responseText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fail && fail(new Error('接口请求失败'));
        }
    };
}
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ajax('a.json', (res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solve();
    });
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a成功');
  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    ajax('b.json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);
            });
        });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'b成功');
  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    ajax('c.json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);
            });
        });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cnosole.log('c成功');
    });

上面代码中then 是可以链式调用的,一旦 return 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之后,后面的 then 就可以拿到前面 resolve 出来的数据。这种扁平化的写法,更方便维护;并且可以更好的管理请求成功和失败的状态。

但是,你可能会奇怪,上面的代码,怎么这么多?而且有不少重复。因为这里只是采用了一种笨拙的方式来写,为的是方便大家理解 promise 的执行过程。我们其实可以对 promise 的链式调用进行封装。

怎么个封装法呢?上面的代码中,每次在 return 一个 promise 的时候,只是 url 地址不一样,其他的代码是一样的。所以我们可以把重复的代码封装成函数。写法如下。

Promise 链式调用(封装一个接口)

针对同一个接口的多次嵌套调用,采用 promise 封装后的写法如下:

// 定义 ajax 请求:传入回调函数 success 和 fail
function ajax(url, success, fail) {
    var xmlhttp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    xmlhttp.open('GET', url);
    xmlhttp.send();
    xmlhttp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 () {
        if (xmlhttp.readyState === 4 && xmlhttp.status === 200) {
            success && success(xmlhttp.responseText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fail && fail(new Error('接口请求失败'));
        }
    };
}

// 第一步model层接口封装
function getPromise(url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ajax(url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// 这里的 res 是接口的返回结果。返回码 retCode 是动态数据。
            if (res.retCode == 0) {
                // 接口请求成功时调用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'request success' + res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 接口请求异常时调用
                reject({ retCode: -1, msg: 'network error' }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);
}

// 第二步:业务层的接口调用。这里的 data 就是 从 resolve 和 reject 传过来的,也就是从接口拿到的数据
getPromise('a.json'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a 请求成功。从 resolve 获取正常结果接口请求成功后打印a接口的返回结果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b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b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b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c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c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c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})
    .catch((e) => {
        // 从 reject中获取异常结果
        console.log(e);
    });

怎么样?上面代码是不是非常简洁?而且可读性很强。

代码写到这里,我们还可以再继续优化一下。细心的你可以发现,我们在做三次嵌套请求的时候,针对 resolve 和 reject 的处理时机是一样的。如果你的业务是针对同一个接口连续做了三次调用,只是请求传参不同,那么,按上面这样写是没有问题的。

但是,真正在实战中,我们往往需要嵌套请求多个不同的接口,要处理的 resolve 和 reject 的时机往往是不同的,所以需要分开封装不同的 Promise 实例,这在实战开发中更为常见。代码应该是像下面这样写。

Promise 链式调用(封装多个接口)

针对多个不同接口的嵌套调用,采用 promise 封装后的写法如下:

// 封装 ajax 请求:传入回调函数 success 和 fail
function ajax(url, success, fail) {
    var xmlhttp = new XMLHttpRequest();
    xmlhttp.open('GET', url);
    xmlhttp.send();
    xmlhttp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 () {
        if (xmlhttp.readyState === 4 && xmlhttp.status === 200) {
            success && success(xmlhttp.responseText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fail && fail(new Error('接口请求失败'));
        }
    };
}

// Promise 封装接口1
function request1(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ajax('https://www.baidu.com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if (res.retCode == 201) {
                // 接口请求成功时调用:这里的 res 是接口1的返回结果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'request1 success' + res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// 接口请求异常时调用异常
                reject('接口1请求失败'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);
}

// Promise 封装接口2
function request2(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ajax('https://www.jd.com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if (res.retCode == 202) {
                // 这里的 res 是接口2的返回结果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'request2 success' + res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'接口2请求失败'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);
}

// Promise 封装接口3
function request3() {
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ajax('https://www.taobao.com', (res) => {
            if (res.retCode == 203) {
                // 这里的 res 是接口3的返回结果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'request3 success' + res)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'接口3请求失败'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);
}

// 先发起request1等resolve后再发起request2紧接着等 request2有了 resolve之后再发起 request3
request1()
    .then((res1) => {
        // 接口1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1);
        return request2();
    })
    .then((res2) => {
        // 接口2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2);
        return request3();
    })
    .then((res3) => {
        // 接口3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3);
    })
    .catch((err) => {
        // 从 reject中获取异常结果
        console.log(err);
    });

这段代码很经典,你一定要多看几遍,多默写几遍。倒背如流也不过分。

链式调用,如何处理 reject 失败状态

例 1不处理 reject

getPromise('a.json')
    .then(
        (res) => {
    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b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b
        },
        (err) => {
            // a 请求失败
            console.log('a: err');
        }
    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b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c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c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c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'csuccess');
    });

上面的代码中,假设 a 请求失败,那么,后面的代码会怎么走呢?

打印结果:

a: err
undefined
csuccess

我们可以看到,虽然 a 请求失败,但后续的请求依然会继续执行。

为何打印结果的第二行是 undefined这是因为当 a 请求走到 reject 之后,我们并没有做任何处理。这就导致,代码走到第二个 then的时候,其实是在执行一个空的 promise

例 2单独处理 reject

getPromise('a.json')
    .then(
        (res) => {
    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b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b
        },
        (err) => {
            // a 请求失败
            console.log('a: err');
            // 【重要】即使 a 请求失败,也依然继续执行 b请求
    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b.json');
        }
    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b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c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c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c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'csuccess');
    });

跟例 1 相比,例 2 在 reject 中增加了一行return getPromise('b.json'),意味着,即使 a 请求失败,也要继续执行 b。

这段代码,我们是单独处理了 a 请求失败的情况。

统一处理 reject

针对 a、b、c 这三个请求,不管哪个请求失败,我都希望做统一处理。这种代码要怎么写呢?我们可以在最后面写一个 catch。

代码举例如下:

getPromise('a.json'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b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b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b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return getPromise('c.json'); // 继续请求 c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c 请求成功
        console.log('csuccess');
    })
    .catch((err) => {
        // 统一处理请求失败
        console.log(err);
    });

上面的代码中,由于是统一处理多个请求的异常,所以只要有一个请求失败了,就会马上走到 catch,剩下的请求就不会继续执行了。比如说:

  • a 请求失败:然后会走到 catch不执行 b 和 c

  • a 请求成功b 请求失败:然后会走到 catch不执行 c。

return 的返回值

return 后面的返回值,有两种情况:

  • 情况 1返回 Promise 实例对象。返回的该实例对象会调用下一个 then。

  • 情况 2返回普通值。返回的普通值会直接传递给下一个 then通过 then 参数中函数的参数接收该值。

我们针对上面这两种情况,详细解释一下。

情况 1返回 Promise 实例对象

举例如下:

getPromise('a.json'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a 请求成功。从 resolve 获取正常结果接口请求成功后打印a接口的返回结果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// 这里的 return返回的是 Promise 实例对象
  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    resolve('qianguyihao');
        });
    }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});

情况 2返回 普通值

getPromise('a.json')
    .then((res) => {
        // a 请求成功。从 resolve 获取正常结果接口请求成功后打印a接口的返回结果
        console.log(res);
        // 返回普通值
        return 'qianguyihao';
    })
    /*
        既然上方代码并没有返回 promise那么这里的 then 是谁来调用呢?
        答案是:这里会产生一个新的 默认的 promise实例来调用这里的then确保可以继续进行链式操作。
    */
    .then((res2) => {
        // 这里的 res2 接收的是 普通值 'qianguyihao'
        console.log(res2);
    });

我的公众号

想学习更多技能?不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:千古壹号

扫一扫,你将发现另一个全新的世界,而这将是一场美丽的意外: